“双减”作业管理案例
(资料图片)
——提升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
港北区港宁小学 李少才
一、案例背景
在“双减”政策背景下,数学教师越来越注重作业设计的多样化,通过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来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,检测学生学习情况,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促进学生全面、健康发展。作业设计从学科基础作业、分层个性作业、家庭实践作业三个方面设计;学校坚持低年级“不留书面作业”的总体思路,让低年级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安排更有意义。“双减”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,着力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。
二、主要创新举措
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,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。在“双减”政策背景下的作业布置,是重建和丰富教学意义的主要内容。数学作业是拓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契机,当学生在问题的环境中经过不断思索后,再不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,逐渐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。在“双减”政策背景下,作业应当体现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,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,体验生活中的数学,体会到学习的快乐。针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,教师应以布置丰富的口头作业、实践作业以及创意作业等形式作业为主。教师应创新设计多样性的作业,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,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、数学与其他学科、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。
三、主要成效
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,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作业设计的有效性。教改精神中明确指出,数学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要根据课程的标准和教材的需求,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弹性的课后作业,这样才能够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求。而作业形式也要多样化,不仅要有书面作业,还要有口头作业和实践性的作业。低年级口头性作业,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,同时拓宽数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、调动学生的思维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。因此,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口头作业与实践作业的价值,充分发挥其作用,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。
(一)设计口头作业,提高学生的数感
课标要求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。例如,一年级上册11—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数的重要内容,教师可以布置口头作业,让学生在家动手摆一摆小棒,感悟数的表示。课堂上,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辨析,展示学生的作品。把10根小棒放在一起或者捆成一捆,让学生直观感知11—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。
(二)设计实践作业,提高学生学习生活中数学的能力
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,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文字性的课堂作业之外,还要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,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,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际运用,对学习内容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与体会,巩固知识点,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。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,在充分考虑学生特长和学习能力的情况下,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设计数学作业,以调动学生对参加实际教学活动的兴趣与激情。
(三)设计创意作业,增强学生学习效率
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,对低年级学生而言,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通过形象、色彩以及声音来思考的,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教材内容的特征,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绘画的创意作业,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理解和巩固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。例如,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《探索乐园》,在学习完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后,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绘画的作业内容,让学生利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经验,结合自己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、发现具体事物中有规律的现象,画出一些相关有规律的图案。丰富的数学作业形式和内容,可提高课堂作业教学的有效性。
(四)设计特色作业,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
课标在“综合与实践”领域提出,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,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,经历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。例如,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《认识钟表》,根据单元知识内容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珍惜时间或者关于钟表知识的手抄报。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钟表的认识,丰富学生对钟表的品种及功能等方面的知识,开阔视野,进一步丰富学生认读整时、半时的经验。通过制作手抄报,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,从而增强遵守作息时间、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。
为了更好地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低年级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,分析低年级学生学情,围绕数学单元知识主题,明晰作业类型,分层布置作业等,用优化作业多样化设计来体现差异性和趣味性。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、多元性、灵活性,可达到减负增效的作业管理要求与作用。教师要多创设特色作业,让学生分享作业设计的理念和意图,在实践作业中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大西洋科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